松树塘万松歌

天山尾,万柳红,天山根,万本葱,天山之口万树松。
元气不斫五丁手,古春蟠结山当中。
中间凿空处,不见草与木。
天秘苍精泄元由,奇到峰尖刺天腹。
忽破天膜膏四流,神尧以前无此绿。
松耶峰耶两不降,松身高与峰头昂。
我来但有松挺立,积雪遍压无山光。
雪意欺松不教起,松势当空绝依倚。
气夺天山以上天,天俯接松意未已。
塞水浅深伏沙窝,山底乱流成塞河。
荒唐神物山之下,满山皱碧翻层波。
松面峰头倏向背,马力松风相进退。
万里南天树海人,直到天西泛松海。
离奇藉撑西北倾,山石粗耳松其精。
购者皮相松窃笑,卿相向我求长生。
我抚松身得石理,结交结心有终始。
雪消雪满自年年,凿尽天山松不死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天山脚下的一片松树林,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思考。

诗的开头,诗人描述了天山的尾部和根部,天空中万柳红、万本葱,而天山口处则是万树松林。这里通过“天山尾”、“天山根”、“天山之口”等形象地描绘了天山的地理特征,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。

接着,诗人提到了“元气不斫五丁手,古春蟠结山当中”,即大自然的元气和生命力是无法被人工破坏的,它们蕴含在山中。这里的“五丁手”指的是古代的五位开山巨匠,强调了自然的神奇和神秘。

“中间凿空处,不见草与木”描述了松树林中的一个独特景象,这里没有草木,只有松树,给人一种神秘而奇异的感觉。

“天秘苍精泄元由,奇到峰尖刺天腹。忽破天膜膏四流,神尧以前无此绿”则描述了松树从天而降,破开天空,带来绿色的气息,这象征着生命的爆发和自然的神秘。

“松耶峰耶两不降,松身高与峰头昂”描述了松树和山峰并立,两者几乎一样高,互不相让,显示了它们的坚韧和生命力。

“我来但有松挺立,积雪遍压无山光。雪意欺松不教起,松势当空绝依倚”描述了诗人到来时,看到被积雪覆盖的松树,尽管积雪重重,但松树依然坚挺,显示出松树顽强的生命力。

“气夺天山以上天,天俯接松意未已”则进一步表现了松树的生命力和自然的伟力,松树仿佛要与天比高,并且与天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。

“塞水浅深伏沙窝,山底乱流成塞河”描述了山底的水流形成了河,这里使用了“塞水”和“塞河”的形象化表达,来描述自然的形态。

“荒唐神物山之下,满山皱碧翻层波”则描绘了山下松树的密布,仿佛层波翻滚,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感受。

“松面峰头倏向背,马力松风相进退”描述了松树和山峰之间的互动,马(指山风)和松树相互作用,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。

“万里南天树海人,直到天西泛松海”则形象地描述了从南到西,松树如同海洋一般延伸,给人以广阔的视觉享受。

“离奇藉撑西北倾,山石粗耳松其精”描述了松树在支撑着山石,展现出松树的力量和山石的粗糙。

“购者皮相松窃笑,卿相向我求长生”描述了人们只是看松树的外表,认为松树能带来长寿,而忽视了松树内在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。

“我抚松身得石理,结交结心有终始”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触摸松树,感受到了自然之理,与松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无论时间如何变化,这种情谊都会持续不断。

“雪消雪满自年年,凿尽天山松不死”则描述了即使历经岁月的变迁,松树仍然坚韧不拔,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。

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,以及对生命力的深刻感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