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

已逢秋雁下江沱,更望飞蓬捲大河。
短日人行鄳阨少,长淮山绕义阳多。
水源四渎思乘檋,地险三关每荷戈。
海内艾安轺传缓,独将停策问岩阿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秋天信阳一带的壮阔景色和作者的深沉感慨。

前两句写秋景:大雁南飞掠过江面,蓬草随风翻滚在大河之上,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秋日画卷。"已逢"和"更望"的递进,让画面更加立体。

中间四句聚焦地理特征:白天变短行人稀少,长淮河蜿蜒流淌,群山环绕着义阳城。这里提到"四渎"(古代四条大河)和"三关"(重要关隘),既展现信阳"水陆要冲"的战略地位,又暗含对历史的追忆——在这兵家必争之地,多少将士曾在此驻守。

最后两句转折:虽然天下太平使车马通行变得缓慢,但作者却特意停下脚步,独自探访深山幽谷。这种"众人皆醉我独醒"的姿态,流露出对世俗的疏离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。

全诗通过"秋雁-飞蓬-短日-长淮"的意象组合,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,在雄浑的山水描写中,寄寓着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。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那份停下匆忙脚步、主动探寻幽微的从容态度,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尤其能引发共鸣。

姚鼐

姚鼐(nài)(1731~1815)清代著名散文家,与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三祖”。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(在今桐城中学内),世称惜抱先生、姚惜抱,安徽桐城人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中进士,任礼部主事、四库全书纂修官等,年才四十,辞官南归,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、江南紫阳、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。著有《惜抱轩全集》等,曾编选《古文辞类纂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