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 其三 (辛巳)

依依河之干,肃肃门下士。
感兹眷眷情,离别意方始。
国家待桢干,吾敢私桃李。
各有天地身,攀附宁非耻。
缈缈罗浮云,晖晖映紫水。
水上有至人,自称白沙子。
一鼓碧玉琴,千载音未已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乘船从广州到南雄途中的感慨,主题围绕师生情谊与人生志向展开。

前四句描写师生分别的场景:河边依依不舍,门下弟子恭敬相送。这种深厚的感情让离别显得更加难舍。但作者笔锋一转,用"国家需要栋梁之才,我怎能将优秀学生据为己有"来表达更高远的追求。

中间四句是核心思想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,靠攀附权贵来获取地位是可耻的。这里用"桢干"(栋梁)和"桃李"(学生)的比喻很巧妙,既说明国家需要人才,也表明老师应当放手让学生去闯荡。

最后六句转向景物描写,用罗浮山的云、波光粼粼的紫水河,引出隐居在此的"白沙子"(可能指隐士陈献章)。他弹奏的碧玉琴声穿越千年仍在回响,象征着高尚品格和思想能超越时空永存。

全诗通过师生离别这件小事,引申出做人要有独立品格、不依附权贵的大道理。最后用隐士的琴声作结,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世俗成就,而在于精神境界的永恒。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,既有温情又充满哲理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