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行杂咏 其三

客向天涯去,相逢尽水萍。
江湖来信宿,踪迹见漂零。
沙路晴犹湿,春山晚更青。
东风吹未息,日暮且扬舲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旅人眼中的江湖景色,充满了孤独感和对前路的迷茫。

前两句写旅人独自远行,遇到的都是像浮萍一样漂泊无根的人,暗示了江湖中人人都在为生活奔波,没有固定的归宿。"水萍"这个比喻很形象,浮萍随波逐流,就像江湖中漂泊的人们。

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旅途所见:在江湖中临时借宿,自己的行踪也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。雨后沙路在阳光下还带着湿气,春日傍晚的山色显得更加青翠。这些景物描写既真实又带着淡淡的忧伤,晴天的湿沙路和暮色中的青山,都烘托出旅人复杂的心境。

最后两句写东风不停吹拂,天色已晚却还要继续扬帆前行。这里的"东风"可以理解为推动旅人不断前行的命运力量,而"日暮扬舲"的意象,则表现出人在江湖、身不由己的无奈。

整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,把漂泊的孤独感和江湖的苍凉感融入景物描写中,没有直接抒情,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旅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。特别是"晴犹湿"、"晚更青"这样细腻的观察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敏锐的感知力。

彭孙遹

彭孙遹(yù)(1631—1700)清初官员、词人,与王士祯齐名,时号“彭王”。字骏孙,号羡门,又号金粟山人,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彭孙贻从弟,顺治十六年进士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,授编修。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,为《明史》总裁。诗工整和谐,以五、七言律为长,近于唐代的刘长卿。词工小令,多香艳之作,有“吹气如兰彭十郎”之称。著有《南往集》、《延露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