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谢娘秋影照 其二

一重香雾百重门,月过閒阶不记痕。落尽桐华深院锁,为谁风露立黄昏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,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。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:

第一句“一重香雾百重门”,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幽静的庭院。诗人用“香雾”形容清晨的薄雾,带着些许花香,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雅的感觉。而“百重门”则暗示了庭院的幽深和复杂,仿佛有无数扇门等待着被打开,每扇门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等待着探索。

第二句“月过闲阶不记痕”,这里将月光比作静静地走过台阶的过客,它不会刻意留下痕迹,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。这句诗传达出一种超脱于日常的宁静与安详,仿佛时间也在这静谧的夜晚变得缓慢,不再匆匆流逝。

第三句“落尽桐花深院锁”,描述的是桐花(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的花朵)已经凋谢,院子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更加深邃和寂寞。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时光流逝、美好不再的感慨,同时也暗示了主人或许已经不在这个院子里生活,院子因此变得荒凉。

最后一句“为谁风露立黄昏”,诗人问是在为谁在黄昏时刻,迎着风露站立。结合前面的描述,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深深的孤独感,或是对过去的怀念,亦或是对某种失去的遗憾。诗人将这种情感寄托在了黄昏的风露之中,赋予了自然景象一种象征意义。

整首诗通过对庭院中自然景象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静谧、孤独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,将情感与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言语的美。

孙原湘

孙原湘(1760 ~1829)清代诗人。字子潇,一字长真,晚号心青,自署姑射仙人侍者,昭文(今江苏常熟)人。清嘉庆十年(1805年)进士。翰林院庶吉士,充武英殿协修。不久得疾返里不出,先后主持玉山、毓文、紫琅、娄东、游文等书院讲席,学生多有成就。他擅诗词,主张“性情为诗之主宰”。又工骈、散文,兼善书法,精画梅兰、水仙。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、舒位鼎足,并称“后三家”或“江左三君”。著有《天真阁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