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节为内江萧氏作 其四

境乐心逾悲,年殊志还戚。
茕茕抚婴孺,依依感畴昔。
红芳成皓首,㳅光信驰隙。
忘忧岂萱草,可卷诚匪席。
不见青陵台,上有双栖翮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表面快乐但内心悲伤的矛盾状态,通过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展现了时光流逝、亲情牵绊和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前两句"境乐心逾悲,年殊志还戚"直接点明主旨:虽然生活环境看似快乐,但内心反而更加悲伤;虽然岁月变迁,但心中的忧愁始终未减。这种内外反差让人感受到主人公深深的无奈。

中间部分用具体生活场景展开:孤独地抚养幼儿时,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;看着红花变成白发,感觉时间像飞驰的骏马般快速流逝。这里"红芳成皓首"的比喻特别生动,用花朵凋零比喻青春逝去,白发渐生。

后四句用三个典故深化主题:先说萱草(古人认为可以忘忧的植物)也不能真正消除忧愁,再说"可卷诚匪席"(席子可以卷起但烦恼无法收起)表达烦恼的持久性。最后用青陵台上双宿双飞的鸟儿作对比,暗示自己孤独的处境。

全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自然意象,表达了人在时间面前的无力感、对亲情温暖的渴望,以及表面平静下的内心挣扎。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,让读者能感受到岁月变迁中普通人共有的情感体验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