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韵答谢彦质

谢家池上又逢春,坐见东山气浑沦。千亩竹松宜独隐,一帘风月爱清贫。

鹿门自可携妻子,宣室毋烦论鬼神。旧业尽随征战尽,底须愁叹似卢纶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心境,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。

首联"谢家池上又逢春,坐见东山气浑沦":诗人在朋友谢家的池塘边又迎来了春天,静坐着看东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。这里用"又逢春"暗示时光流转,而"气浑沦"则描绘出山间朦胧的意境。

颔联"千亩竹松宜独隐,一帘风月爱清贫":诗人认为在广阔的竹林松林中独自隐居很合适,即便生活清贫,只要有清风明月相伴就心满意足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、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。

颈联"鹿门自可携妻子,宣室毋烦论鬼神":诗人说可以像东汉隐士庞德公那样带着家人在鹿门山隐居,不必像贾谊那样在宣室殿为皇帝讲解鬼神之事。这里用两个典故对比,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。

尾联"旧业尽随征战尽,底须愁叹似卢纶":诗人说过去的家业都因战乱而消失殆尽,但何必像唐代诗人卢纶那样忧愁叹息呢?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,即便遭遇不幸也能坦然面对。

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,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、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。诗中运用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,但都服务于表达"随遇而安"这个核心主题,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悠远,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