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寿山

十里春山入杳冥,残碑断瓦杂苔青。
江南漠北浑如此,指孝陵。
不信当年石马灵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天寿山》用简单却有力的画面,带我们走进了一个荒凉又充满历史感的地方。

前两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:十里春山本该生机勃勃,却显得幽深寂静("杳冥"),地上散落着残破的石碑和碎瓦,上面爬满青苔。这些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残酷——曾经辉煌的建筑,如今只剩废墟。

后三句是诗人的感慨:无论是江南还是漠北(代指全国各地),历史遗迹都是这般模样。他特意指向明孝陵(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),说当年陵墓前那些石马(象征守护陵墓的灵物),现在看来也并不灵验。这里暗含讽刺:再强大的王朝也逃不过衰败的命运,连皇帝陵墓的守护者都无能为力。

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繁华终成空"的苍凉感。诗人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通过废墟、苔藓、失灵的石马这些具体意象,让读者自己体会历史的无常。这种写法比直接说"王朝会灭亡"更有力量,也更有诗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