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溪涧

路转峰回又一村,天寒大半掩柴门。
云融山脊岚生翠,水嚼沙洲树出根。
任拥重裘风亦冷,未投荒店月先昏。
今宵只傍梅花宿,赢得清芬入梦魂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村的旅途画面,充满自然意趣和人生况味。

前两句写旅途见闻:山路蜿蜒,转过一个山坳又见村落。天寒地冻,村民大多紧闭着简陋的柴门。这里用"路转峰回"展现山路的曲折,用"掩柴门"的细节暗示冬日的萧瑟。

中间四句是精妙的自然描写:云雾缠绕山脊,给青翠的山色蒙上薄纱;溪水冲刷沙洲,将树根都暴露在外。这两句用"融"和"嚼"两个动词,把云雾、溪水都写活了。后两句写旅途艰辛:即便裹着厚皮袄仍觉寒风刺骨,还没找到旅店月亮就已升起。通过"重裘仍冷"和"未投先昏"的对比,突出冬日行路的艰难。

最后两句笔锋一转:今夜就借宿在梅花旁吧,让梅花的清香伴我入梦。这里突然从艰辛的旅途跳脱出来,用梅花象征高洁品格,也暗示诗人苦中作乐、寄情自然的豁达心境。

全诗最妙处在于:明明写的是冬日跋涉的困苦,却用云岚、梅香等意象冲淡了愁绪,在寒凉中透出温暖,在孤寂里藏着雅趣,展现了古人"以苦为乐"的生活智慧。特别是"水嚼沙洲"的拟人写法,让整幅画面顿时生动起来,充分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。

真山民

处州丽水人。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,故知姓真。自呼山民,因以称之。或云名桂芳。宋末进士。痛值乱亡,深自湮没。所至好题咏。有《真山民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