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桑子

桃花羞作无情死,感激东风。
吹落娇红,飞入窗间伴懊侬。
谁怜辛苦东阳瘦,也为春慵。
不及芙蓉,一片幽情冷处浓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,一位多愁善感的文人面对凋零桃花的感伤。词人用拟人手法,把桃花比作有情的女子,说它不甘心无声无息地凋谢,反而感谢东风把它吹落到窗前,来陪伴正在伤春的自己。

下阕词人自比"东阳瘦",这是借用南朝沈约的典故(沈约曾说自己年老多病,腰围瘦减),暗示自己因春愁而憔悴。他感叹自己还不如水中的芙蓉花,能在清冷的地方保持浓烈的幽香——这里其实是说,自己的满怀愁绪无人理解,只能在孤独中愈发深沉。

全词妙在把两种凋零交织在一起:桃花凋零是实写,暗喻青春易逝;词人精神萎靡是虚写,暗示理想受挫。最后用芙蓉作对比,突出了一种孤芳自赏的寂寞美。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的写法,正是纳兰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