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沈嘉则次韵

桃花大水滨,茅屋老畸人。
况值花三月,真堪酒百巡。
何钱将挂杖,瞥眼忍辜春。
早识佺期过,攀囊借贴津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住在桃花盛开、水边茅屋里的老人,在美好春光中饮酒自得其乐的场景。

诗的前四句像一幅画:三月桃花盛开,河边茅屋里住着一位不合世俗的老人。这样美好的春光,正适合一杯接一杯地喝酒。这里"畸人"不是贬义,而是指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。

中间两句写得很生动:老人穷得连挂拐杖的钱都没有(可能是说没钱买挂杖的钉子),但眼前春光这么美,怎么忍心辜负呢?这种对比特别打动人——物质贫穷但精神富足。

最后两句用了典故:早知道神仙佺期会经过这里,就该准备好行囊搭他的船去仙境。这其实是说老人安于现状,觉得眼前的生活就像仙境一样美好,不需要真的去寻找什么仙境。

整首诗的魅力在于:
1. 用桃花、春水、茅屋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的意境
2. 通过"没钱但爱喝酒"的细节,展现老人洒脱的性格
3. 最后用神仙典故反衬,表达"当下即是美好"的生活态度
4.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,让人感受到简单生活中的诗意

诗人通过这位安贫乐道的老人形象,传递了一种知足常乐、享受当下的生活智慧,在平凡中发现了不平凡的美。

徐渭

徐渭(1521—1593),汉族,绍兴府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初字文清,后改字文长,号天池山人,或署田水月、田丹水,青藤老人、青藤道人、青藤居士、天池渔隐、金垒、金回山人、山阴布衣、白鹇山人、鹅鼻山侬等别号。中国明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、军事家。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,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,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