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李德基之越

四明狂客今安在,谁识山东李谪仙。
綵笔遍题吴苑树,锦袍初上剡溪船。
早茶入贡还分赐,春笋登盘不论钱。
况是纠司公事少,好山随处有诗篇。

现代解析

这是一首送别诗,送给一位名叫李德基的人,要去越地(今浙江一带)。诗中展现了诗人的情感、对朋友的祝福以及越地的美好景象。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:

1. “四明狂客今安在,谁识山东李谪仙。”

这四句描述了对于朋友的敬重和怀念。首先提到“四明狂客”,可能是指古代一位豪放不羁的文人,意在说明如今这样的文人在何处呢?然后赞美李德基就像从天上被贬到人间的李白(“谪仙”)。表达了对李德基准高才情的敬仰。

2. “綵笔遍题吴苑树,锦袍初上剡溪船。”

这两句描绘了李德基即将启程的场景。“綵笔遍题吴苑树”意味着李德基在吴地的园林里留下了许多题字,显示了他的文采。“锦袍初上剡溪船”则描绘了他穿上华丽的衣裳,准备乘船前往越地。这里也隐含着对朋友旅程的祝福和期待。

3. “早茶入贡还分赐,春笋登盘不论钱。”

这两句描绘了越地的特色。“早茶入贡”指的是越地早茶非常有名,甚至可以作为贡品。“春笋登盘不论钱”则展现了当地丰富的竹笋资源,不仅鲜美,而且价格不贵。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越地的美好形象,也为李德基的旅程增添了许多期待和诱惑。

4. “况是纠司公事少,好山随处有诗篇。”

最后两句是对李德基准的鼓励和祝愿。“纠司公事少”意味着他在新的职位上工作不会很繁忙,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欣赏美景、创作诗歌。“好山随处有诗篇”则表达了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,灵感随处可见,鼓励他在新的地方继续创作美好的诗篇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送别之情,又展现了越地的美好景象和丰富资源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,为读者的想象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画面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朋友的深厚情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