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袁起岩所藏修禊序

怅望当时真迹,临摹所在支分。
千载但称合作,谁能有感斯文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真迹失传的遗憾,以及对后世临摹本的感慨。

前两句"怅望当时真迹,临摹所在支分"直抒胸臆:诗人满怀惆怅地追忆早已失传的《兰亭集序》真迹,如今流传的只有各种临摹版本,分散在各地。用"支分"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真迹失传后,临本四散的状态。

后两句"千载但称合作,谁能有感斯文"转入更深层的思考:千百年来人们都称赞《兰亭集序》是杰作,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?这里的"合作"指艺术成就高超的作品,"有感斯文"则强调要用心感受文字背后的真情实感。

全诗通过对比真迹与临本、表面的赞美与深层的理解,表达了双重遗憾:既惋惜真迹不存,更感叹世人多停留在肤浅的赞美,而未能真正领悟杰作的精神内涵。这种对艺术真谛的追寻,对浮躁世风的批评,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。

楼钥

楼钥(1137~1213)南宋大臣、文学家。字大防,又字启伯,号攻媿主人,明州鄞县(今属浙江宁波)人。楼璩的三子,有兄长楼鐊、楼锡,与袁方、袁燮师事王默、李鸿渐、李若讷、郑锷等人。隆兴元年(1163年)进士及第。历官温州教授,起居郎兼中书舍人,大定九年(1169年),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。嘉定六年(1213年)卒,谥宣献。袁燮写有行状。有子楼淳、楼濛(早夭)、楼潚、楼治,皆以荫入仕。历官温州教授、乐清知县、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、资政殿学士、知太平州。 乾道间,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,按日记叙途中所闻,成《北行日录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