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人入道

曾住花前七宝台,守宫玉臂映苍苔。
香消粉㡠晨奁废,凉入镫幢夜雨哀。
鹊镜化为春月白,凤裙留作野花开。
辟寒金在啼痕尽,却伴东华采药来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从宫廷生活转向出家修道的女子,用今人的视角可以这样理解:

1. 曾经的富贵与如今的落差
前两句用"七宝台""守宫砂"等意象,暗示她曾是受宠的宫廷女子,生活奢华(七宝台指华贵居所)。如今手臂上的守宫砂(象征贞洁)还在,却只能对着青苔发呆,突出身份转变的孤独。

2. 丢弃化妆品,适应清苦生活
"香消粉㡠"说她把胭脂香粉都收起来了,梳妆盒(晨奁)也废弃不用。夜里听着雨打灯笼(镫幢)的声音感到凄凉,但这是修行必须经历的戒断过程。

3. 用比喻写心境变化
"鹊镜变春月"把铜镜比作月亮:过去对镜梳妆,现在镜中只映照清冷的月光;"凤裙变野花"说华服改作了山间野花,既是写实(换道袍),也暗喻放下虚荣。

4. 最后两句的深意
"辟寒金"指珍贵的首饰,这里说哭干了眼泪(啼痕尽),把首饰变卖换成采药工具,跟着道观(东华)的人采药去了。说明她真正接受了新生活,从哀伤走向平静。

全诗精髓
通过丢弃化妆品、变卖首饰、采药等细节,展现了一个女子从奢华到清修的心理转变。没有直接说"看破红尘",但用"凤裙变野花""首饰换药篓"这些画面,让读者感受到她放下过去、重获新生的过程。就像现代人离开大城市隐居,最初会不适应,但最终在大自然中找到安宁。

沈天孙

沈天孙(公元一五八0年至一六00年)[明],字七襄,宣城人,洗懋学之女。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,卒于万历二十八年,年二十一岁。明慧善读书,能为诗。天孙年十七,归屠隆子金枢,与隆女瑶瑟友善。瑶瑟既嫁,时时归宁,相与唱和。天孙卒末几,瑶瑟亦卒。天孙著有《留香草》四卷,《明史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