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巳后
上巳已过旬日,西湖尚有游人。
老人复归闭户,户外百事日新。
呼童(明蜀本作儿)试问筑室,春晚何日堂成。
我家旧庐江上,隐居三世相因。
晏子不愿改卜,我今已愧先君。
始有苟合则止,已老姑欲安身。
西望烝尝有处,传家图史常陈。
门中此外何事,世故有耳不闻。
食讫趺坐日昃,此心皎皎常存。
万事汝勿告我,婚嫁自毕诸孙。
老人复归闭户,户外百事日新。
呼童(明蜀本作儿)试问筑室,春晚何日堂成。
我家旧庐江上,隐居三世相因。
晏子不愿改卜,我今已愧先君。
始有苟合则止,已老姑欲安身。
西望烝尝有处,传家图史常陈。
门中此外何事,世故有耳不闻。
食讫趺坐日昃,此心皎皎常存。
万事汝勿告我,婚嫁自毕诸孙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暮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,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智慧。
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
1. 开头四句写时节变化:上巳节(古代三月三的节日)已过十多天,西湖边仍有游客,但老人选择闭门不出,感叹门外世界日新月异。这里用"闭户"与"日新"形成对比,暗示老人与外界热闹保持距离。
2. 中间十二句写安居之思:老人询问仆人何时能建好新房,但想起家族三代在江边旧居的生活传统。他用晏子(春秋时齐国贤相)不愿搬家、自己愧对先人的典故,表达"随便有个住处就行"的淡泊。最动人的是"西望烝尝有处"(望向西边祭祀祖先的地方),说明他看重的是家族传承而非房屋本身。
3. 最后六句写超脱心境:老人宣称除了家事,对外界纷扰充耳不闻。饭后打坐到太阳西斜,保持内心澄明。最豁达的是结尾"万事汝勿告我,婚嫁自毕诸孙"——连子孙婚嫁都让晚辈自己处理,彻底放下牵挂。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
- 用生活细节(问建房、吃饭、打坐)展现"知足常乐"的智慧
- "传家图史常陈"与"婚嫁自毕诸孙"的对比,体现对精神传承的重视
- 平淡语言中暗含哲理,如"苟合则止"的住房观、"有耳不闻"的处世态度
- 塑造了一个既恋旧(怀念祖宅)又豁达(不管闲事)的可爱老人形象
本质上,这是首关于"如何优雅地老去"的诗,教会我们在喧嚣中守住内心宁静,在衰老时学会放手。
苏辙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