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犀晚来盛开寄吴守

缭枝偃蹇傍岩隈,密叶棱层不露才。
一色浑疑新酿熟,十分端为好诗开。
佳人宜与簪云髻,上客须邀釂玉杯。
只恐王孙归未得,小山招隐故应催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株晚开的木犀花(桂花),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,展现了花的美丽与诗人的雅趣。以下用通俗语言逐层解析:

1. 木犀花的姿态(前两句)
桂花枝条弯曲盘绕,静静倚靠在山石角落,茂密的叶子层层叠叠,把花朵藏得严严实实——就像一个有才华的人低调内敛,不轻易显露本领。"棱层"形容叶子厚重,暗示花虽藏得深,却更引人好奇。

2. 花的惊艳与诗意(三四句)
突然,满树金黄的花朵绽放,像新酿好的米酒一样醉人。这美景天生就是为激发好诗而存在的!诗人用"一色"强调桂花的纯粹,"十分"则夸张地表示它完美契合写诗的情境,仿佛自然与艺术在此刻共鸣。

3. 人与花的互动(五六句)
这样美的花,应该摘下来戴在姑娘蓬松的发髻上,也该邀请贵客对着它举杯畅饮。"簪云髻"写出花的精致,"釂玉杯"则把赏花变成风雅的聚会——诗人认为美好事物需要与人分享才更圆满。

4. 隐含的思念与召唤(末两句)
最后笔锋一转:只怕远游的友人(王孙)还没回来,但小山上的桂花已经开得这么盛,简直像在催促他快点归隐山林!这里用"招隐"的典故,表面写花催人归,实则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共同归隐的期待。

全诗亮点
- 比喻鲜活:把桂花比作酒、比作诗意的催化剂,让人直观感受到它的浓烈与灵性。
- 由物及人:从写花到写人,再到情感寄托,层层递进,自然流畅。
- 含蓄情感:末尾不直说"我想你",而是借花催归,更显文人雅致。

本质上,这是一首借花写情的诗,桂花是媒介,连接着自然之美、生活之趣和友情的温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