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溪行

云溪一道绕村流,密树疏篁夹岸幽。
傍分沟洫膏农亩,曲引江潮鉴画楼。
溪上衣冠数百家,家家园圃种桃花。
因风忽散千丛锦,映水时窥一片霞。
别筑溪亭临水住,粉壁朱窗小桥渡。
钓艇谩劳渔父寻,花堤似入仙源路。
日出烟皋农务繁,风清竹下桔槔喧。
耕凿但知尧日月,居人能说汉乾坤。
本藉桑麻为世业,更传经史与儿孙。
处处书声连薜荔,年年生事满田园。
鱼跃芹池新浪活,燕巢水槛旧坭乾。
灌芝浇桂随宜汲,泛月流云自有源。
别溪多年今又去,溪水留君君不驻。
嬥嬥干旄村里出,填填车马溪前度。
老稚牵衣劝莫行,溪田数亩好春耕。
回看社外桑榆景,转念溪边花鸟情。
行人不语步迟迟,富贵逼人诚有之。
殷勤为扫溪头石,待我功成理钓丝。

现代解析

《阮溪行》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江南水乡,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。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:

1. 水乡风光(前八句)
诗人用"云溪绕村""密树疏篁"勾勒出村庄被溪流环绕、绿树掩映的静谧景象。溪水既灌溉农田("膏农亩"),又倒映着精致的楼阁("鉴画楼")。数百户人家沿溪而居,家家种桃树,春风吹落花瓣时,水面仿佛铺满彩霞,这种动态美让静态的村庄瞬间鲜活起来。

2. 田园生活(中间十二句)
通过"溪亭""小桥""钓艇"等细节,展现闲适的隐居生活。农忙时节,竹林中传来汲水工具(桔槔)的声响,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("耕凿但知尧日月"),既种桑麻维持生计,又重视教育("传经史与儿孙")。鱼跃池塘、燕子筑巢等生动画面,暗示这里充满生机。

3. 离别场景(后续八句)
转折处描写诗人不得不离开的原因——"富贵逼人"。村民牵衣挽留,提醒他溪边还有待耕的田地。社庙外的桑榆树影、花鸟情谊让他步履迟疑,这种矛盾心理真实反映了古代文人"仕隐两难"的普遍困境。

4. 未来期许(最后两句)
离别的伤感中透出希望:诗人请村民留着溪边的石头,暗示将来功成身退后,还要回来钓鱼隐居。这个开放式结尾,把对田园的眷恋升华为人生的终极向往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:
- 用"桃花""彩霞"等明艳意象营造梦幻感,类似《桃花源记》的理想世界
- 通过汲水声、读书声等声音描写,让画面有了立体感
- "富贵逼人"四字道破现实无奈,与田园美好形成强烈反差
- 最后"待我功成理钓丝"的承诺,给读者留下温暖期待

这种对简单生活的诗意赞美,对现代人逃离都市压力的心理需求仍有共鸣。诗中"既要奋斗又想归隐"的矛盾,恰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的心灵困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