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怀 其五

举世尚蛾眉,混沌讵可饰。
岂无文冕姿,难以加越客。
严光非沽名,出处自性适。
抱志鲜犹豫,何事能刺迫。
观化栖林泉,饮和向川泽。
不必陆接舆,行歌叹凤德。

现代解析

好的,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:

这首诗名为《咏怀 其五》,主题是探讨人的志向、品德以及对待世事的态度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,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。

首先,诗人提到“举世尚蛾眉”,这里的“蛾眉”在古代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,诗人借此表达当时社会上人们重视外貌、崇尚华丽的风气。接下来,“混沌讵可饰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浮华现象的否定和批判。他认为,外表的华丽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空虚和混乱。

然后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,表达了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,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志向。“岂无文冕姿”,即虽然外表可能并不出众,但只要有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,就能超越常人。这里的“文冕”可以理解为文化和品德的装饰,而非外在的华丽。接下来,“严光非沽名”一句,严光是古代著名的隐士,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不求名利,追求内心自由的人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人生态度的认同和赞赏。

接着,“抱志鲜犹豫”表达了诗人对坚定志向的赞美。他认为有志之士不会犹豫不决,而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。“观化栖林泉,饮和向川泽”,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向往的自然生活状态,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谐、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最后,“不必陆接舆,行歌叹凤德”,这里的“陆接舆”是古代的一个隐士,这里用来泛指那些隐逸高士。诗人表示,自己不必效仿他们,只要内心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志向,就能自然地表现出自己的风德。这里的“凤德”可以理解为高尚的品德和才华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,传达了诗人对浮华社会的批判和对内在品质、坚定志向的赞美。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。

黄景仁

黄景仁(1749~1783),清代诗人。字汉镛,一字仲则,号鹿菲子,阳湖(今江苏省常州市)人。四岁而孤,家境清贫,少年时即负诗名,为谋生计,曾四方奔波。一生怀才不遇,穷困潦倒,后授县丞,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,年仅35岁。诗负盛名,为“毗陵七子”之一。诗学李白,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、寂寞凄怆之情怀,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。七言诗极有特色。亦能词。著有《两当轩全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