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① 其二

去岁群丑张,揭竿三十万。
我旅一东征,倒戈云见晛。
七日复全台,壶箪匝地献。
可知帝德深,望云争革面。
馀孽虽时有,死灰谋欲煽。
旋起即扑除,夫谁与为叛。
当兹振遒铎,教化不容缓。
民心原犹水,东西流乍变。
弃之铤而走,理之忠以劝⑴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清朝官员平定台湾叛乱的故事,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:

1. 叛乱与平定的过程
去年台湾有人聚众造反,规模很大("三十万"是夸张说法)。但朝廷军队一到,叛军立刻溃败("倒戈"指投降),短短七天就收复全台。老百姓还主动送食物慰劳官兵("壶箪匝地献"),说明大家心里还是向着朝廷。

2. 强调朝廷的威信
诗人认为这么快能平乱,是因为皇帝恩德深厚("帝德深"),让叛军主动悔改。虽然还有零星余党想搞事("死灰谋欲煽"),但刚冒头就被镇压,成不了气候。

3. 治理的关键在民心
最后八句是重点:诗人建议要赶紧抓教育("振遒铎"指摇铃办学),因为民心像水一样容易改变流向——放任不管就会有人冒险作乱("铤而走"),但好好引导("理之")百姓就会忠诚。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"堵不如疏",光靠武力不行,得用文化教育争取人心。

全诗核心就两点:
- 炫耀朝廷武力强大,叛乱轻松搞定
- 但真正厉害的不是刀枪,而是用仁义教化收服人心
这种"刚柔并济"的治国思路,现在看也很有现实意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