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缕曲 壬寅三月望夜月食喜雨

夺尽妖蟆气。
早安排、雨师风伯,护持月姊。
保我金瓯无缺陷,未用桃弓棘矢。
有龙蜃、嘘云而起。
不见人间君子过,似一床、锦被全遮蔽。
玉(作平。)女笑,碧翁喜。
竹宫夜醮鹓鸾侍。
料依然、一轮金镜,山河表里。
身御六龙还桂阙,尧舜女中万岁。
想贺表、平明毕至。
阴沴潜消春夜雨,相公诗、雅称朝廷意⑴。
三月望,史臣记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写的是月食和降雨的自然现象,但作者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,把它们变成了一场正义战胜邪恶的奇幻故事。

上阕用神话色彩描写月食:
1. "妖蟆"指传说中吃月亮的蛤蟆,开篇就说要"夺尽妖蟆气",展现战胜邪恶的决心。
2. 雨师风伯(管风雨的神仙)保护月亮姐姐,就像用"一床锦被"遮住月亮,既形象又温馨。
3. "玉女笑,碧翁喜"用神仙的欢笑,暗示人间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。

下阕转到人间视角:
1. "竹宫"祭祀的场景,写人们用仪式祈求月亮重现。"一轮金镜"形容重新出现的月亮照亮山河。
2. 把下雨比作"尧舜"这样的明君治世,用"贺表毕至"的朝廷礼仪来形容,把自然现象升华到政治清明的象征。
3. 最后点明时间"三月望"(农历十五),用"史臣记"强调这是值得记载的重要时刻。

全词妙在:
- 把月食下雨写成神仙打架的童话,却暗含对国泰民安的祝愿
- 用"锦被遮月""金镜照山河"这种接地气的比喻,让神话描写不显枯燥
- 通过"朝廷贺表""史官记录"的庄重表述,把自然现象提升到国家祥瑞的高度

本质上是用浪漫笔法写一场夜雨,既展现文人的想象力,又寄托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期盼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