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八夜月色明甚望麻姑昭亭二山

天高月白夜漫漫,倚杖来看月下山。老眼直穷烟霭外,诸峰浑在有无间。

翰林耽酒今何处,仙女乘鸾去不还。天恐两山看未足,故飞明镜照孱颜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,诗人拄着拐杖眺望麻姑山和昭亭山的所见所感。

前四句写景:夜空高远,月光皎洁,诗人拄杖看月下山景。老眼透过薄雾,隐约看见群峰在若有若无之间。这里用"老眼"暗示诗人年岁已高,"烟霭"和"有无间"营造出朦胧梦幻的意境。

后四句抒情:诗人想起爱喝酒的翰林(可能指李白)如今不知去向,仙女乘鸾飞去也不复返。最后两句最妙,说老天怕诗人看不够这两座山,特意升起明月照亮山色。"孱颜"指山势险峻的样子,用拟人手法写月亮主动照亮山峰,赋予自然景物以灵性。

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,通过月下山景的描写,流露出对往昔人物的怀念,最后以天公作美的想象收尾,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。诗中"老眼"与"明镜"的对比,既写出岁月流逝,又表现出老当益壮的精神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