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彭秀才从大将军英公征交趾

春云欲雨半成雪,疾风吹衣冷如铁。
平明师出将军行,城头风高鼓微咽。
将军自昔胆气豪,身经百战不辞劳。
前年破贼平南交,奏凯归来功最高。
去年从征北塞回,今年又向南交去。
幕中宾从多贤良,帐下诸军尽貔虎。
彭生本是江西人,少年今作幕中宾。
拂衣仗剑来别我,慷慨南行思致身。
画船红楼鲁江水,中流放歌北风起。
鱼龙吹浪渡三江,旌旆连云亘千里。
炎州到日暮春馀,铜柱山高有故墟。
金戈铁马经行处,瘴雨蛮烟尽扫除。
榕阴满地花开遍,边人重睹将军面。
将军出令声如钟,词客吟豪眼如电。
知君际遇在斯时,会见功成日下归。
人生富贵须早致,岂是江南老布衣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彭秀才的年轻人跟随大将军南征的豪迈故事,充满了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。

开篇用"春云欲雨半成雪"的天气描写,营造出征前肃杀的氛围。将军身经百战、屡立战功的形象跃然纸上,特别是"前年破贼平南交"三句,用排比句式展现了将军连年征战的辛劳。

彭秀才这个人物刻画得很生动。他是江西来的年轻人,选择投笔从戎,"拂衣仗剑"四个字就勾勒出一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形象。中段描写出征场面尤为精彩,"画船红楼"、"旌旆连云"等意象,既展现了军队的威武雄壮,又暗含着一丝离别的惆怅。

后段想象南征后的场景很有画面感:"榕阴满地"、"瘴雨蛮烟"等南方特有的景物,与"金戈铁马"形成鲜明对比。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既是对彭秀才的勉励,也道出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普遍追求——建功立业、光耀门楣。

整首诗语言豪迈,节奏明快,通过具体的人物和场景,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投笔从戎的壮志豪情。诗中既有对英雄人物的赞美,也有对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期许,读来令人热血沸腾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