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王信伯先生的。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仰和痛惜。
首联"伊洛亲闻道,渊微赖发扬"说的是王先生曾在伊洛地区(古代学术重地)求学问道,并将深奥的学问发扬光大。这里用"亲闻道"强调他直接师承正统,学问扎实。
颔联"东吴贤望重,西观旧书藏"讲王先生在江南一带(东吴)享有盛名,同时他像古代藏书家一样珍视典籍。这两句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双重身份:既是受人尊敬的师长,又是学识渊博的藏书家。
颈联"吾傥将安放,斯文岂遂亡"转为抒情。作者自问:我该去哪里寻找这样的良师?难道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此断绝了吗?这里的疑问句强化了失去贤者的痛心。
尾联"堂堂宁复见,门士恸新冈"最动人。"堂堂"形容王先生庄严的形象,而"新冈"指他的新坟。学生们在坟前痛哭的场景,让读者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深厚。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但字字含情。通过求学、治学、传道这条线索,勾勒出一位传统学者的完整形象。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痛哭场景,把抽象的哀思化作具体画面,让读者也能共情这份失去师长的悲痛。诗中"斯文岂遂亡"的担忧,更折射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。
杨邦弼
建宁浦城人,徙家居吴,字良佐。杨亿四世孙。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。为太学博士,调通判信州,寻以大理卿改湖南漕,迁秘书丞、著作佐郎。两迁礼部,官至起居郎、中书舍人。尝从王蘋游,探研理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