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旅途中对老朋友的思念,以及漂泊在外的孤独感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1. 孤独的夜晚 开头就直接说"愁心加倍",因为和朋友分开的忧愁让作者整夜睡不着,满脑子都是过去一起游玩的情景。"秦地故人"指陕西的老朋友,现在只能在梦里见到;"楚天凉雨"是说自己在南方孤舟上淋着冷雨,一热一冷的对比特别强烈。
2. 眼前的风景 五六句写实景很有特点:所有小溪都随着海潮涨落,唯独淮河边那棵树孤零零地落叶飘零。这里用"诸溪"的热闹反衬"独树"的寂寞,就像所有人都有归宿,只有自己像落叶一样漂泊。
3. 无处排解的愁绪 最后说离别的痛苦越积越深,连写都写不出来,只能继续赶路,登上高楼眺望远方。这个结尾很妙,没说具体看到了什么,但那种前路茫茫、思念无解的惆怅感扑面而来。
全诗用"夜思-梦境-雨舟-潮水-落叶-登楼"这一连串意象,把抽象的思念具象化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全世界都在运动,只有自己停滞不前"的孤独感,现代人离家在外时也常会有这种体验。
李端
李端(约737年—约784年),字正已,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,唐代诗人。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。少居庐山,师事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子李虞仲,官至兵部侍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