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(楚和尚)超脱世俗、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,同时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前两句用"跳踯"和"回翔"两个动作感很强的词,把修行者比作在山峰间跳跃、在万里长空翱翔的鸟儿,展现他无拘无束的状态。"争将金锁锁,那把玉笼笼"这两句很有意思,用反问的语气说:谁会用金锁锁住自由?谁又舍得把鸟儿关进华贵的笼子?这里"金锁""玉笼"暗指世俗的功名利禄。
五六句突然转折,描写修行生活的清苦:香火断了(说明寺庙冷清),窗户漏风(生活条件简陋),连蝎子都爬进来吃风(夸张手法突出环境的荒凉)。最后两句情绪变得伤感,诗人说对友人的思念已成往事,现在只能独自在飘雪中吟诗。濛濛大雪这个意象,既烘托孤寂氛围,也暗喻人生的迷茫。
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两种情绪的碰撞:一方面向往心灵自由,像飞鸟般无拘无束;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孤寂清冷。这种矛盾心理通过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,既有"跳踯回翔"的洒脱,又有"雪濛濛"的苍凉,让人感受到修行者超脱表象下的真实人生况味。
贯休
贯休(832~912),俗姓姜,字德隐,婺州兰溪(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)人。唐末五代前蜀画僧、诗僧。七岁出家和安寺,日读经书千字,过目不忘。唐天复间入蜀,被前蜀主王建封为“禅月大师”,赐以紫衣。贯休能诗,诗名高节,宇内咸知。尝有句云:“一瓶一钵垂垂老,万水千山得得来,”时称“得得和尚”。有《禅月集》存世。亦擅绘画,尤其所画罗汉,更是状貌古野,绝俗超群,笔法坚劲,人物粗眉大眼,丰颊高鼻,形象夸张,所谓“梵相”。在中国绘画史上,有着很高的声誉。存世《十六罗汉图》,为其代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