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妇谣

村妇相将入城去,呵之不止问其故。
我闻官中新粜米,比似民间较钱数。
常平常平法甚良,先帝惠泽隆陶唐。
愿尔官吏且勤守,无使斯民流异方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故事:一群农村妇女结伴进城,被守城人拦下盘问。妇女们回答说,听说官府在卖平价米,价格比市场上便宜,所以赶着去买。

诗人通过这个生活小片段,巧妙揭示了三个深层含义:

1. 民生疾苦:老百姓为了买便宜一点的米,要专门跑进城,说明当时民间生活不易,粮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。

2. 政策温度:诗中提到的"常平仓"制度(古代官府调节粮价的惠民政策),就像现在的"粮食储备调控",确实能帮百姓渡过难关。妇女们夸这个政策"特别好",还说是"先帝留下的恩德"。

3. 委婉劝诫:最后四句看似在夸政策,实则是对官员的提醒:好政策需要好执行,千万别逼得老百姓背井离乡去逃荒。这种劝谏说得含蓄又巧妙,既点了问题,又给官员留了面子。

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,就是用买菜米这样的小事,反映了治国安邦的大道理。就像今天老百姓排队买平价菜一样,古今民生关切其实相通。诗人没有直接批评时政,而是让普通农妇的对话自己"说话",这种接地气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。

李若水

李若水(1093年-1127年),原名若冰,字清卿,洺州曲周县(今河北曲周县)水德堡村人。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,官至吏部侍郎,曾奉旨出使金国。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,怒斥敌酋完颜宗翰,不屈被害。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,谥忠愍。有《李忠愍公集》。徽宗宣和四年(1122年),为元城尉,调平阳府司录,济南府教授,除太学博士。钦宗靖康元年(1126年),为太常博士。既而使金,迁著作佐郎。使还,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。二年,从钦宗至金营,金人背约,逼钦宗易服,若水敌不屈残杀,时年三十五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