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回到故乡祭扫亲人坟墓时的复杂心情,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。
前两句"陇上松杉手自移,至今苔藓半寒枝"写实景:诗人亲手移栽的松树杉树已经长大,如今枝干上爬满青苔。这里的"手自移"特别动人,让人感受到当年栽树时的用心,而"苔藓半寒枝"则暗示时光流逝,树木已历经风霜。
后两句突然转入梦境描写:"梦中不记重泉隔,犹学儿童戏綵时"。诗人说自己在梦里忘记了生死界限,仿佛又变回孩童,和已故亲人像从前一样嬉戏玩耍。这个转折非常巧妙,从现实的苍凉突然跳转到梦中的温馨,形成强烈对比。
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"生死对话"的感觉。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思念亲人,而是通过栽种的树木和梦中的重逢,让读者自己体会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。特别是最后孩童嬉戏的画面,既温暖又心酸,让人感受到最真挚的亲情永远不会随时间消逝。
这种将深沉情感寄托在日常细节中的写法,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,也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。我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体验:某个熟悉的场景或物品,突然勾起对逝去亲人的回忆,仿佛他们从未离开。
叶茵
吴江笠泽人,字景文。不慕荣利,萧闲自放,名其所居曰“顺适堂”,与徐玑、林洪相唱和。其诗闲雅清矫,与魏野、林逋风格相近,如《古意》、《竹风水月》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。著《顺适堂吟稿》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