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五 太皇太后阁六首

舟楫喧呼招屈处,禽鱼鼓舞放生中。
百官却拜枭羹赐,凶去方知舜有功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宫廷中的热闹场景和背后的深意。

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节日盛况:河上船只喧闹,百姓们呼喊着纪念屈原;禽鸟和鱼儿欢腾雀跃,因为这天有放生的习俗。短短两句就勾勒出民间和自然界的欢乐氛围。

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百官恭敬地接受皇帝赏赐的"枭羹"(枭鸟做的汤羹,象征驱邪)。这里暗含深意——表面是节日赏赐,实则暗示只有除掉奸邪("凶去"),才能彰显舜帝那样的圣明功德。诗人通过对比手法,将民间热闹与宫廷仪式并置,最终落脚到"除奸佞、彰圣德"的政治隐喻上。

全诗妙在:用粽子、龙舟等端午元素营造节日气氛,却在不经意间带出严肃的政治主题,既符合太皇太后阁的尊贵场合,又含蓄地表达了劝诫之意。就像现在人们过节时,在欢乐之余也会想起节日的文化内涵一样。

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