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赵渭卿去湖南当官时写的,既有对现实的忧虑,也有对朋友的期待。
前两句写湖南正经历苦难("哀鸿"比喻百姓流离失所),但老天让赵渭卿去那里当官,暗示他肩负重任。三四句是核心:作者既担忧(用什么办法能结束这场灾难?),又对湖南人的抗争精神("雄风")表示肯定。
五六句用美景送别:想象赵渭卿的仪仗队经过碧绿的芙蓉(湖南特产),在岭南喝着荔枝酒饯行。最后两句是嘱托:眼下天下大乱,希望你能尽快推行新政,像古代贤臣姬公(周公)一样造福百姓。
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:
1. 现实关怀:直面民生疾苦
2. 地方特色:用芙蓉、荔枝点明湖南风物
3. 政治理想:期待朋友改革弊政
语言上善用对比,如用"芙蓉碧""荔子红"的明丽色彩,反衬"哀鸿""浩劫"的沉重,体现作者既忧国忧民,又对朋友充满信心的复杂心情。
丘逢甲
丘逢甲(1864年~1912年)近代诗人。字仙根,又字吉甫,号蛰庵、仲阏、华严子,别署海东遗民、南武山人、仓海君。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。祖籍嘉应镇平(今广东蕉岭)。同治三年(1864年)生于台湾彰化,光绪十四年(1887年)中举人,光绪十五年登进士(1889年),授任工部主事。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,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,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