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泛昆阳海口

洪池环贝阙,清籞切龙渊。
光腾马跃渚,润入象耕田。
锦纹浮澹淡,金碧映沦涟。
津吏醉持楫,渔郎歌扣舷。
白浪认前浦,丹霞分远天。
蒙笼山鬼洞,遥裔海童烟。
别赖鸣空外,归云望日边。
向夕长风起,愁吟江汉篇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昆阳海口的美丽画卷,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灵动感。

开篇用"洪池环贝阙"形容广阔的水面环绕着贝壳般精致的建筑,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。接着描写阳光在水面跳跃如骏马奔腾,湿润的水汽滋养着农田,展现自然生机。

诗中巧妙运用色彩对比:"锦纹"般的水波与"金碧"的倒影交织,白浪与丹霞相映,构成视觉盛宴。同时穿插生活场景:醉酒的船夫、唱歌的渔夫,为画面注入人间烟火气。

后半部分笔触转向神秘意境:山间朦胧的雾气像山鬼出没,远处云烟中似有海童(传说中的海中精灵)隐现。鸟鸣划破长空,归云飘向夕阳,在壮阔中透出淡淡乡愁。

结尾处长风骤起,诗人触景生情吟诵起"江汉篇"(可能指《诗经》中表达忧思的篇章),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自然衔接,让整首诗在开阔中带着含蓄的惆怅。

全诗就像一部流动的风景纪录片,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,又有细腻的生活细节,最后落点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上,让读者既能欣赏美景,又能感受到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怀。

杨慎

杨慎(1488~1559)明代文学家,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字用修,号升庵,后因流放滇南,故自称博南山人、金马碧鸡老兵。杨廷和之子,汉族,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,祖籍庐陵。正德六年状元,官翰林院修撰,豫修武宗实录。武宗微行出居庸关,上疏抗谏。世宗继位,任经筵讲官。嘉靖三年,因“大礼议”受廷杖,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。终明一世记诵之博,著述之富,慎可推为第一。其诗虽不专主盛唐,仍有拟右倾向。贬谪以后,特多感愤。又能文、词及散曲,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。著作达百余种。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