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庭用白乐天韵(入《林屋纪遗集》) 其二
西缈东峨日未沉,洞庭山水更幽深。
微茫雪浪疑浮玉(自注:焦山名。),杳霭烟霞似紫金(自注:金山名。)。
坛上绿毛遗灶冷,橘中皓首采芝吟。
桃花洞口年年发,自是寻人不尽心。
微茫雪浪疑浮玉(自注:焦山名。),杳霭烟霞似紫金(自注:金山名。)。
坛上绿毛遗灶冷,橘中皓首采芝吟。
桃花洞口年年发,自是寻人不尽心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山水美景和神秘氛围,充满仙气与遐想。
前两句写黄昏时分的洞庭湖:西边山影朦胧,东边山峰高耸,太阳还未落下,湖光山色显得格外幽静深邃。诗人用"西缈东峨"的对比,一下子勾勒出开阔的山水画卷。
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巧妙的比喻:湖面细小的白色浪花像浮玉山(镇江焦山的别名)上的积雪,朦胧的烟霞如同紫金山(南京名胜)的云雾。接着笔锋一转,写到仙坛上长满青苔的冷灶,和橘林中白发仙人采灵芝时吟唱的场景,把现实风景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。
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:虽然桃花源(暗指洞庭山中的隐士居所)每年都开花,但世人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。诗人似乎在说,不是仙境难寻,而是人们没有真正用心去寻找。这种"可遇不可求"的意境,让整首诗余韵悠长。
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,既有实景描写,又有想象空间,通过湖光山色引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读来令人神往。诗人用大家熟悉的名山作比(焦山、紫金山),让读者更容易想象洞庭湖的美景,这种写法既亲切又富有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