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郑逸梅八十(甲寅)

吾友吴都老郑虔,论交忆在阊门前。
海隅索米各奔走,踪迹虽疏情弥坚。
君于翰墨有独嗜,收罗文献常拳拳。
百年掌故瞭如指,耆旧风流舌粲莲。
短书小记亦世说,时人不识刘临川。
寸缣尺素入藏弆,零金碎玉纷婵娟。
高贤遗翰玉台札,所聚何啻三千笺。
一朝风雨震芸阁,灵文秘芨归九天。
惟有腹笥不可夺,此中俊物犹便便。
君今八十愈清健,端居颐养神尤全。
龙蛇起陆再移世,故家乔木飞云烟。
光宣朝士辛亥彦,徵言述行期史迁。
君如不作一家言,后生小子何慕焉。
我媵此诗酌君酒,祝延兼以致缠绵。
钏影居士有前轨,何妨绍武挥彩椽。
人文一代付君手,无事谦谦吝不宣。
亭成野史世刮目,蝴蝶鸳鸯岂此贤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郑逸梅八十岁生日写的贺诗,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,赞美了郑逸梅的为人、学问和成就。

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:

1. 回忆友情: 开头回忆两人在苏州阊门相识的往事,虽然各自为生活奔波,但友情始终深厚。

2. 赞美学问: 郑逸梅热爱文学和历史,尤其擅长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,对百年来的历史掌故了如指掌,讲述起来生动有趣。他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画和书信,可惜后来遭遇变故,大部分藏品都散失了,但他的学问和才华是无法被夺走的。

3. 祝贺寿辰: 如今郑逸梅八十岁了,身体依然健康,精神矍铄。作者举杯祝寿,并鼓励他继续写作,将自己的学问和见闻记录下来,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。

4. 鼓励创作: 作者认为郑逸梅有责任将一代人文风貌记录下来,不必过于谦虚。他的野史著作已经备受瞩目,远非那些描写风花雪月的作品可比。

诗歌的魅力在于:

* 真挚的情感: 作者对朋友的敬佩和祝福之情溢于言表,读来令人感动。
* 生动的比喻: 用“舌粲莲”形容郑逸梅讲述历史的生动,用“腹笥”比喻他渊博的学问,形象而贴切。
* 对学问的推崇: 诗歌表达了对学问和历史的尊重,鼓励人们记录和传承文化。

简单来说,这首诗就是一位老朋友对另一位老朋友的生日祝福,赞美他的学问和人格,并鼓励他继续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