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,同时暗含讽刺。
前一句"报国有谁能仗节"像是在问:现在还有谁真正能为国家坚守气节?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失望,可能暗示当时社会缺乏真正忠诚爱国的人。
后一句"升天由此可无梯"字面意思是"想上天现在连梯子都不用准备了",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想靠投机取巧、走捷径获得成功的人。就像现在有些人不想踏实工作,总想找关系、走后门一样。
两句话放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:一边是无人愿意为国尽忠的冷清现实,另一边却是众人争相走捷径的荒唐景象。诗人用这种对比手法,既表达了对正直品德的呼唤,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。
整首诗虽然短小,但像一面镜子,既照出了社会的病态,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。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,让今天的读者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。
王文卿
王文卿(一○九三~一一五三),字述道,一作安道,建昌南城(今属江西)人。徽宗宣和七年(一一二五)授太素大夫、凝神殿校籍,再除两府侍宸、冲虚通妙先生,主管教门公事。钦宗靖康元年(一一二六)乞还乡。高宗绍兴初入闽(《夷坚支丁志》卷一○)。二十三年卒,年六十一。事见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卷五三、明正德《建昌府志》卷一八。今录诗四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