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清波摘遍 万大士表兄招赏白莲赋此

轩如烟艇,盎作晴湖,一朵白荷帘外举。梳风飐水,记在普陀岩下路。

辞鹦鹉。误落尘寰,空添枝节,受尽人间千斛暑。翠幕低张,冰井斜凭,怜尔娇嫭。

如相诉。坠粉曲塘有恨,回首花宫无语。赢得素质亭亭,瘦影踽踽。

还凝伫。柳外又仄银蟾,叶间犹跳宿雨。应惹弄珠人到,乘夜搴取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描绘的是夏夜赏白莲的唯美场景,充满仙气与人间烟火交融的奇妙感。

上阕开篇就很有画面感:敞开的轩窗像烟波中的小船,阳光下的水缸倒映出整个晴湖,一朵白莲正在帘外亭亭玉立。这里用"烟艇""晴湖"的比喻,把静态的赏莲场景写得灵动飘逸。接着笔锋一转,想起这白莲本该生长在普陀山(佛教圣地)的圣洁之地,却像辞别了仙境的鹦鹉,误入凡尘沾染了暑气。这里用"千斛暑"形容人间酷热,既夸张又形象。

下阕更富戏剧性。白莲在翠绿荷叶的衬托下,像位斜倚冰井的娇弱美人,欲说还休。塘中凋零的花瓣带着遗憾,而盛开的白莲静默无言,这种对比很有感染力。最妙的是结尾:月光下,白莲亭亭玉立的倩影,叶间滚动着隔夜的雨珠,仿佛在等待弄珠人(典故:传说中采集露珠的仙女)乘夜来采摘。把普通的赏莲写得像神话故事般浪漫。

全词最精彩的是三层转折:先写眼前实景,再联想莲花的前世今生,最后展开神话想象。把一朵白莲从现实写到仙境,又落回人间,就像莲花本身"出淤泥而不染"的特质。词人用"误落尘寰""回首花宫"等拟人手法,让白莲有了灵性,读来既清新脱俗又带着淡淡的惆怅。

陈维崧
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