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,描绘了野花在春天里的自在姿态,传递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。
前两句"喧喧桃李蹊,何妨笑幽草"用对比手法:热闹的桃李树下人来人往("喧喧"形容热闹),而幽静处的小草(这里指野花)却怡然自得。"笑"字用得巧妙,既写出野花不被关注却依然绽放的乐观,也暗含对追逐名利的世俗的淡然态度。
后两句"但愿保天真,徐花春风老"是诗眼:野花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持自然本真("天真"),在春风中从容地开放、凋谢。"徐"字特别传神,写出野花不争不抢、顺应自然的生长节奏,与开头喧闹的桃李形成鲜明对比。
全诗通过野花与名花的对比,赞美了朴实无华却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。就像现代社会里,有人追求光鲜亮丽,但也有人选择简单真实——后者虽然不起眼,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。诗人用20个字就道出了这个深刻的人生哲理,读来清新自然又发人深省。
司马光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