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沈翥由仪部迁宿州学正

江头日日春风起,柳花飞渡春江水。
东吴客子问归期,回首云山隔千里。
昔来胄监知几秋,鲈鱼不动乡关愁。
五车万卷恣搜索,声誉早播金陵州。
筮仕春官咸见许,每接夔龙趋步武。
中原文献久荒凉,复遣横经施教雨。
屠羊反肆未足多,敩学亦得重渐摩。
乃知天造有深意,千古不用伤丘轲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沈翥的官员从中央调任地方学官(宿州学正)时的情景,表达了对他学识和人品的赞赏,同时暗含对教育事业的期许。

开头四句用春风、柳花、江水等意象,营造出江南春日的美景,但"回首云山隔千里"暗示了离别的惆怅。诗人用"东吴客子"指代沈翥,点明他即将离开京城返回南方。

中间八句回顾沈翥的仕途经历:他曾在国子监(古代最高学府)任职多年,虽然远离家乡却专心治学,博览群书,在金陵(南京)一带享有盛名。后来在礼部任职时,与朝中重臣共事,展现出不凡的才能。

最后六句是全诗的升华。诗人认为朝廷派沈翥去地方办学是"天造有深意"的安排,就像古代贤人孟子(丘轲)周游列国传播思想一样。用"屠羊反肆"(典出庄子,指放下屠刀从事教育)的典故,说明真正的教育能潜移默化改变人心。诗人乐观地表示,只要有沈翥这样的人才去地方办学,就不用担心儒家思想得不到传承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,既有对友人的惜别之情,又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,最后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作结,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"达则兼济天下"的情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