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佛日净慧寺
群山春未动,清刻出松筱。
黄鹤翩欲下,引我步深窅。
僧庐辟广埸,淳朴境无扰。
衣传四明来,蔬足千指了。
平生参诸方,僻近苦未晓。
今谙困学公,篆路尽萦绕⑴。
夜深龛灯短,雪滴林月小。
哦诗袪眼食,列坐至啼鸟。
黄鹤翩欲下,引我步深窅。
僧庐辟广埸,淳朴境无扰。
衣传四明来,蔬足千指了。
平生参诸方,僻近苦未晓。
今谙困学公,篆路尽萦绕⑴。
夜深龛灯短,雪滴林月小。
哦诗袪眼食,列坐至啼鸟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佛日净慧寺的所见所感,充满宁静禅意和自然之美。
开头写初春时节,群山还未苏醒,但松树和细竹已透出清冷气息。一只黄鹤翩然飞近,仿佛要引诗人走入幽深山林。这里用"春未动"和"清刻"形成对比,突出早春的静谧感。
接着写寺庙环境:僧舍前开辟了宽阔场地,整体氛围淳朴安宁。提到僧人衣着传承自四明山(佛教圣地),寺中蔬菜足够供养众多僧人("千指"代指百人),展现寺庙的庄严与自足。
诗人自述曾游历各地寺院,却对偏僻小寺了解不深。如今在"困学公"(可能指寺中高僧)启发下,终于领悟佛法如篆书笔画般曲折深奥的道理。这里用书法比喻佛法,形象生动。
最后写深夜场景:佛龛前灯火微弱,林中积雪融化滴落,月光透过树林显得格外清冷。诗人靠吟诗驱散睡意,与僧人们静坐参禅直到黎明鸟啼。通过"灯短""月小"等细微观察,营造出空灵意境。
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,从黄昏到深夜再到黎明,将自然景物与修行感悟完美融合。没有华丽辞藻,却用"黄鹤""雪滴""啼鸟"等意象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山林古寺特有的清净与禅趣。
厉鹗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