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晚书怀 其一

山堂风雨昼瀰漫,亭午犹惊短褐单。
雁阵初来霜有信,潮声渐紧暮增寒。
未荒先业农桑在,幸际熙时出处宽。
无事菟裘营晚计,名山随处一蒲团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秋时节独坐山间小屋的所见所感,通过日常景象传递出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。

前四句写景:风雨笼罩着山间小屋,正午时分穿着单衣仍觉寒冷。大雁南飞带来霜降的消息,傍晚潮声阵阵更添寒意。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,既点明了岁末时节的寒冷萧瑟,又通过"雁阵""潮声"等动态景物让画面活了起来。

后四句抒情:诗人庆幸祖传的农桑家业还在,生逢太平盛世生活无忧。他不急着为自己安排晚年居所(菟裘指养老之地),觉得随处找个草垫打坐就很满足。这里透露出三重可贵心态:对传统生活的珍视、对太平盛世的感恩,以及超脱物质追求的豁达。

全诗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展现的生活哲学:不刻意营造舒适的养老环境,带着一个蒲团(草垫)就能随处安身。这种"随遇而安"的智慧,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尤其值得品味。诗人把深秋的寒意与内心的温暖从容完美融合,让人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与满足。

彭孙遹

彭孙遹(yù)(1631—1700)清初官员、词人,与王士祯齐名,时号“彭王”。字骏孙,号羡门,又号金粟山人,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彭孙贻从弟,顺治十六年进士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,授编修。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,为《明史》总裁。诗工整和谐,以五、七言律为长,近于唐代的刘长卿。词工小令,多香艳之作,有“吹气如兰彭十郎”之称。著有《南往集》、《延露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