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澄丁声远来访赋一律见遗因和答二首 其一

太学陈东天下知,抗章不怕忤当时。折腰彭泽成何事,回首闾山有所思。

轩外孤松全晚节,宅边五柳散春丝。归来还是忘机客,传语沙鸥莫浪疑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东的读书人,他不畏强权、坚持正义的故事。

前两句说陈东在太学读书时就全国闻名,因为他敢写奏章批评朝廷,不怕得罪权贵。这里用"抗章"(写反对意见的奏章)展现他正直勇敢的性格。

中间四句用两个对比: 1. 先提到陶渊明(彭泽指他)辞官归隐,但反问"这有什么用呢?"——暗示单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。 2. 接着写陈东虽然也回到家乡(闾山),但依然心系天下。"孤松晚节"比喻他保持气节,"五柳春丝"用陶渊明的典故反衬他比隐士更积极。

最后两句最有趣:表面说陈东回乡后像忘掉世俗的隐士,实际却偷偷让沙鸥(自由的水鸟)别误会——暗示他看似隐居,其实仍在关注世事。这种"假装隐居"的状态,比真隐士更体现知识分子的责任感。

全诗通过对比陶渊明,突出陈东这种"身在江湖,心忧天下"的精神境界,赞美了读书人应有的社会担当。语言上用松树、柳树、沙鸥等自然景物作比喻,既生动又含蓄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