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万寿寺经百花园

草烟竹霭午霏霏,行尽悬崖接翠微。
过夏客餐尝笋去,隔林僧担卖茶归。
秾花绕砌晴添艳,乳水流田土渐肥。
自觉向南风候暖,早秋时节尚生衣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从万寿寺到百花园途中的闲适景象,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。

前两句写旅途风景:午后的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草地竹林,诗人沿着山路走到尽头,眼前突然出现一片青翠的山色。"草烟竹霭"的朦胧美与"悬崖翠微"的鲜明色彩形成对比,就像一幅水墨画突然变成了水彩画。

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路上的见闻:路过的游客正赶着去品尝新鲜的竹笋,树林那边有卖完茶归来的僧人。这里用"过夏客"和"卖茶僧"两个具体形象,让安静的旅途顿时热闹起来。接着写百花园的景象:阳光下的花朵把台阶都映照得更加艳丽,灌溉田地的乳汁般的水流让土壤变得肥沃。这些细节充满生活质感,让人仿佛能闻到花香、摸到湿润的泥土。

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受:南风暖洋洋的,虽然已是早秋,但天气还暖和得只需要穿单衣。这种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感知,透露出诗人惬意的心情。

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,记录了一次充满诗意的短途旅行。诗人用"餐笋""卖茶""乳水"等接地气的意象,把平常景物写得趣味盎然,最后用身体对温度的感知收尾,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初秋的温暖与闲适。

查慎行
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