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乡村的宁静景象,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。
前四句写景:诗人走在雪后的白沙堤上,眼前是平坦的原野。田野里有耕犁的痕迹,河边停靠着小船。广阔的雪地像铺了一层白玉,覆盖着越冬的麦苗;远处的村落,茅屋上升起袅袅炊烟。这几句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田园画卷,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。
后四句抒情:雪后初晴,泥路湿滑,诗人行走时不禁攀扶着枯树的枝条,触景生情,想起多年前的往事。原来,诗人年轻时曾在这里因大风阻隔行程,借酒消愁;如今老了,重游旧地,当年的情绪又涌上心头。
诗歌的魅力在于:
1. 画面感强:用“白沙”“琼田”“苍烟”等意象,让读者仿佛看到雪后乡村的素净与温暖。
2. 情感自然:由眼前景触发回忆,从“枯树攀条”到“中酒阻风”,衔接自然,流露人生沧桑之感。
3. 语言平实:没有华丽辞藻,像聊天一样娓娓道来,却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。
整首诗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,既有冬日乡村的静谧之美,又藏着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温柔叹息。
查慎行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