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秋省诸郎
少习城旦言,谬窃文苑迹。
晚途不自意,秋省忝常伯。
峨峨贯索垣,一星化为客。
诸贤感诚契,送我太平陌。
言别无期会,我衰何足惜。
曾氏语哀矜,杨公称不惑。
此身勿易视,此日勿轻掷。
勿以簿牍繁,于心生别择。
心境苟未光,诗书有徽纆。
晚途不自意,秋省忝常伯。
峨峨贯索垣,一星化为客。
诸贤感诚契,送我太平陌。
言别无期会,我衰何足惜。
曾氏语哀矜,杨公称不惑。
此身勿易视,此日勿轻掷。
勿以簿牍繁,于心生别择。
心境苟未光,诗书有徽纆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一位晚年官员在秋天与同僚告别时写下的感慨。全诗通过质朴的语言,展现了一位老臣对仕途生涯的反思和对后辈的殷切叮嘱。
开头四句像是老者的自述:年轻时学的是法律条文(城旦言),却阴差阳错混进了文官队伍。晚年没想到还能担任要职(常伯指高官),这种自嘲中带着对命运无常的感叹。
中间用"贯索垣"(象征法律的高墙)和"一星"(比喻自己)的意象,生动描绘了官场沉浮。同僚们情真意切地送别,但老人清醒地知道,这次分别可能就是永别。
最动人的是后面的人生忠告:先引用曾子(儒家学者)和杨公(可能指杨震,以清廉著称)的名言,然后语重心长地提出三个"勿"——不要轻视自己的身份,不要虚度光阴,不要因为公文繁忙就忘记初心。最后点明核心:如果内心不够光明磊落,就算读再多诗书也会被束缚(徽纆原指绳索)。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一位智慧长者拉着后辈的手说家常话,但每句都凝结着毕生阅历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我这一生也就这样了,但你们要好好走"的真诚,以及在权力场中坚守本心的劝诫,至今读来仍能引发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