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行①(2003.10)
韩子迁谪地,千载厚人文。
会通方成化⑴,遗泽被斯民。
鳄渡秋风爽⑵,开元寺院深⑶。
湘子桥树老,文公祠墨殷。
枫溪荟众艺⑷,入眼叹纷纭。
谪宦沉船渺⑸,贤达修葺存⑹。
书院千年古⑺,学府百岁新⑻。
韩江秀其貌,韩山慧其神。
杏坛传薪火,春风作育人。
家家亲翰墨,诗书礼乐淳。
彬彬文与质,桃李馥芳馨。
文曲千年别,重来降饶门。
选堂承天运(饶宗颐享誉世界,潮人深以为荣。),大才旷世尊。
学惊天下士,艺绝四海伦。
里人频额手,焚香谢天恩。
复有风华子,学术夸吴陈⑼。
承学康乐士,平原未名人。
文章称国手,清流据要津。
宗风代代业,文华岁岁勋。
俊杰遍寰宇,举世敬潮人。
会通方成化⑴,遗泽被斯民。
鳄渡秋风爽⑵,开元寺院深⑶。
湘子桥树老,文公祠墨殷。
枫溪荟众艺⑷,入眼叹纷纭。
谪宦沉船渺⑸,贤达修葺存⑹。
书院千年古⑺,学府百岁新⑻。
韩江秀其貌,韩山慧其神。
杏坛传薪火,春风作育人。
家家亲翰墨,诗书礼乐淳。
彬彬文与质,桃李馥芳馨。
文曲千年别,重来降饶门。
选堂承天运(饶宗颐享誉世界,潮人深以为荣。),大才旷世尊。
学惊天下士,艺绝四海伦。
里人频额手,焚香谢天恩。
复有风华子,学术夸吴陈⑼。
承学康乐士,平原未名人。
文章称国手,清流据要津。
宗风代代业,文华岁岁勋。
俊杰遍寰宇,举世敬潮人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《潮州行》是一首赞美潮州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现代诗,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主题思想
诗人通过描绘潮州的自然风光、历史遗迹和杰出人物,表达对这座千年古城的敬意,尤其突出了潮州因韩愈带来的文化影响,以及当地重视教育、人才辈出的传统。
内容分析
1. 历史与韩愈的烙印
- 开篇提到韩愈(韩子)被贬到潮州,却为这里留下深远的文化影响(如驱鳄鱼、兴教育)。
- “鳄渡秋风”“湘子桥”“文公祠”等景点,都是潮州人纪念韩愈的象征。
2. 潮州的文化底蕴
- 诗中提到开元寺、枫溪工艺,展现潮州融合佛教、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。
- “家家亲翰墨”等句,说明当地诗书传家、重视教育的民风。
3. 杰出人物的赞颂
- 特别提到现代国学大师饶宗颐(选堂),称他的学问让潮州人骄傲。
- “吴陈”可能指潮州其他学者,强调这里代代出人才,甚至影响全国(“文章称国手”)。
4. 潮州人的精神
- 最后几句总结潮州人遍布世界却不忘本,靠文化和品德赢得尊重(“举世敬潮人”)。
写作特色
- 用典自然:比如“韩子迁谪地”直接关联韩愈故事,但不用生僻词,读者容易理解。
- 画面感强:如“鳄渡秋风爽”“湘子桥树老”,像一幅幅潮州风景画。
- 层层递进:从历史到现代,从风景到人文,逻辑清晰,结尾升华主题。
现代启示
这首诗提醒我们:一个地方真正的魅力不在于高楼大厦,而在于它如何传承文化、培养人才。潮州因韩愈的“贬官”命运反而获得文化新生,今天的我们也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