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霁入若邪溪中逢暴涨不得至云门而返

霁华荡轻舟,乱流争东西。
千峰碧于洗,片月林外低。
今朝可怜处,真在若邪溪。
溪光几曲动,沓嶂相迎送。
云散一香炉,苔侵三石瓮。
不见浣纱人,了非校书梦。
宛在画中行,秋高景弥清。
素湍天际下,激溜筏閒鸣。
儿童竹里看,知我溯沿情。
溯沿停两桨,樵风吹不上。
嵓中子敬宅,松下弥陀像。
落日见归禽,闲心与之往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时,诗人乘船游览若邪溪的所见所感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充满诗情画意。

开头四句写雨后初晴的美景:诗人荡着小船,在溪流中穿行。两岸青山如洗,月亮低垂在林梢。这几句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山水画卷。

中间部分写溪流曲折,山峰连绵,云雾缭绕,苔藓丛生。诗人感叹这里的美景令人怜爱,仿佛置身画中。溪水清澈见底,激流拍打着竹筏发出声响,儿童在竹林里嬉戏。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生动。

最后几句写诗人停船靠岸,看到山中的古迹和佛像,夕阳下归鸟飞回巢穴,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向往闲适生活的情感。

诗中"霁华"、"素湍"等词语虽然有些文雅,但整体上语言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。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。

厉鹗
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