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归

旅巢几百指,水国漫三年。
极望祇秋草,归耕惟石田。
不成便招隐,渐拟欲安禅。
那得苏司业,相逢乞酒钱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《官归》描绘了一个漂泊多年的官员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。

前四句写的是作者长期在外为官的生活:他带着一大家子人(“几百指”指人口众多)旅居在外,在水乡辗转三年,极目远望只看到萧瑟的秋草,想回家种田却只有贫瘠的石田(难以耕种的薄地)。这里用“秋草”“石田”暗示生活的艰辛和归隐的不易。

后四句表达了内心的矛盾:他无法立刻放下官职去隐居(“不成便招隐”),但渐渐有了安定下来、远离世俗的念头(“渐拟欲安禅”)。最后两句突然转折,用幽默自嘲的口吻说:要是能遇到像苏司业(唐代官员,以好客慷慨闻名)那样的朋友,或许还能讨点酒钱解愁。

全诗的精髓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官员的无奈——既厌倦官场漂泊,向往田园生活,又因现实压力(生计、家庭)无法洒脱归隐,只能苦中作乐。语言平实,情感真挚,让普通人也能共鸣那种“想走又不能走”的纠结。

李新

宋仙井人,字元应。哲宗元祐五年进士。刘泾尝荐于苏轼。累官承议郎、南郑丞。元符末上书夺官,谪遂州。徽宗大观三年赦还。有《跨鳌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