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冯鲁川廉访所藏米芾芜湖县学记为武养斋大令作

老颠洁痴深,祭裳涤藻火。
想其俊逸情,礼法无一可。
何意仍书学宫碑,天马能教羁靮施。
蛇惊电发不可状,凤泊云纷信有之。
芜湖月皎砚山洁,一刻挥成八尺碣。
放衙脱帽踞胡床,正对石兄矜奇绝。
代州廉访有拓本,满纸纠蟠见春蚓。
可怜墨宝易朝餐,仍似黄金掷虚牝。
君今何处得此书,莫令泪滴玉蟾蜍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宋代书法家米芾(字元章,号老颠)为芜湖县学题写碑文的故事,展现了米芾狂放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和书法艺术的魅力。

开头四句写米芾的性格特点:他虽被称为"老颠"(疯癫老头),却有高洁的品格;虽然痴迷艺术,却像祭祀时洗净礼服般认真对待创作。他性格潇洒,不受世俗礼法约束。

接下来六句描写米芾书写碑文时的场景:谁能想到这样不拘礼法的人会为学宫写碑文呢?就像野马突然被驯服。他的书法如惊蛇闪电般难以形容,又如凤凰停驻、云彩翻飞般美妙。在芜湖明月下、砚台旁,他挥毫泼墨,一口气写成了八尺高的碑文。

随后四句刻画米芾完成作品后的得意神态:他办完公事就脱帽坐在胡床上,得意地欣赏自己的杰作,仿佛在向石碑炫耀。

最后六句转到现实:代州官员冯鲁川收藏的拓本上,字迹如蚯蚓般盘曲生动。可惜这样的艺术珍宝竟被轻易换取日常所需,就像把黄金扔进山谷。诗人感慨地问:你从何处得到这件宝物?可要好好珍藏,别让泪水打湿了这珍贵的艺术品。

全诗通过对比米芾的狂放性格与严谨创作,突出了艺术家"不疯魔不成活"的特质。用"天马""惊蛇""闪电""凤凰"等比喻,形象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动态美。最后对艺术珍品流落的惋惜,也反映了对艺术价值的思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