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孙昌龄归来亭

丈人发如漆,筋力不知老。
七十置官归,时人以为早。
多公逍遥志,所向豁怀抱。
虽云容膝安,不减专城好。
忘机睨云水,寓兴植芳草。
世故不经听,尘轨从却扫。
壮子官瀛洲,济美擅词藻。
亲欢适为主,家事意承考。
古云陶渊明,避俗非达道。
息交以绝游,自处何枯槁。
公为乡先生,里邑每倾倒。
一言可镇浮,不啻千金宝。
宦游失门户,驽蹇悲栈皂。
祝身得如公,每食心再祷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孙昌龄的长者退休后的潇洒生活,表达了对这种淡泊自在人生的向往。全诗可分为三部分:

第一部分(前8句)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的特别:70岁退休时头发依然乌黑,身体硬朗得不像老人。别人觉得他退休太早,他却乐得逍遥——房子虽小("容膝安"指简陋居所)却比当官时更舒心,整天赏云看水、种花弄草,把世俗琐事都关在门外。

第二部分(中间8句)通过家庭生活展现他的幸福:儿子在朝廷做官有才华("瀛洲"比喻翰林院),全家其乐融融。这里用陶渊明作对比,说老孙比陶渊明更通达——陶渊明完全避世显得孤寂,而老孙既超脱又保持社交,在乡里德高望重,一句话比千金还珍贵。

第三部分(最后4句)是作者的感慨:对比自己官场奔波像困在马厩的劣马("驽蹇栈皂"的比喻),真心羡慕老孙的生活状态,每次吃饭都忍不住祈祷能活成他的样子。

诗歌魅力在于:
1. 用"发如漆""种花草"等鲜活画面打破我们对70岁老人的刻板印象
2. "小房子比当官舒服"这种反差体现知足常乐的智慧
3. 对陶渊明的新解让人眼前一亮——隐逸不等于孤僻
4. 最后自比"劣马"的幽默自嘲,让羡慕之情更有感染力

本质上,这首诗在探讨一个永恒命题:怎样才算好生活?作者通过老孙的故事给出答案:身体健康、家庭和睦、精神自由,比官位财富更重要。这种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