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袁简斋四首 其一

早应词科称玉堂,出临大邑见文章。
流传政牍吴歈里,得助诗才蒋阜旁。
官罢买田如好畤,身亡起冢在桐乡。
祇怜行乐平生地,门掩西州澹夕阳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翼为悼念好友袁枚(号简斋)而作。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回顾了袁枚的一生,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的怀念。

首联说袁枚年轻时就有文采,本应在朝廷担任要职("玉堂"指翰林院),但他选择外放做地方官,反而让他的才华更显突出。"出临大邑见文章"暗示袁枚在地方任职期间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。

颔联具体写袁枚的政绩和文学成就:他在吴地(今江浙一带)为官时,政令文书("政牍")都带着当地民歌的风韵;在南京("蒋阜"指钟山,代指南京)隐居时,山水激发了他的诗情。

颈联写袁枚晚年生活:辞官后像汉代张良一样购置田产("好畤"典故),去世后葬在家乡(袁枚葬在南京小仓山,此处"桐乡"借指归宿之地)。这两句展现了他淡泊名利、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。

尾联最动人:诗人望着袁枚生前常去的地方("西州"借指南京),如今大门紧闭,只剩淡淡夕阳,充满物是人非的伤感。一个"怜"字道尽对逝者享乐人生的惋惜,夕阳的意象更添无限怅惘。

全诗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,没有华丽辞藻,只是用"买田""行乐"这些生活化的细节,勾勒出一个真实立体的袁枚形象。最后那抹夕阳的描写,让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,站在故人门前陷入了温暖的回忆与淡淡的哀伤。

姚鼐

姚鼐(nài)(1731~1815)清代著名散文家,与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三祖”。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(在今桐城中学内),世称惜抱先生、姚惜抱,安徽桐城人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中进士,任礼部主事、四库全书纂修官等,年才四十,辞官南归,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、江南紫阳、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。著有《惜抱轩全集》等,曾编选《古文辞类纂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