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滁州出发,乘船渡江前往南京的所见所感。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,展现了江南秋日傍晚的壮美景色,同时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。
首联"百里到江仍问程"写长途跋涉后仍需继续赶路,暗示旅途的漫长;"江风初静渡船轻"则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风平浪静、渡船平稳的舒适感。
颔联最精彩,"乍穿芦港分秋影"写船穿过芦苇荡时分开水中的秋色倒影;"横掷鲸波弄晚晴"则用夸张手法,把渡船比作在巨大波浪中嬉戏的鲸鱼,展现夕阳下江面的壮阔。这两句一动一静,相映成趣。
颈联转向远景描写:夕阳下的钟山金光闪耀(钟阜即紫金山),石头城边的江水与云雾相接。用"金碧炫"和"水云平"两个鲜明意象,勾勒出南京城的恢弘气象。
尾联转入抒情,说千年的帝王气象谁能抹去?秦淮河依旧环绕着这座帝王之都。这里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叹,也暗含对南京城永恒魅力的赞叹。
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:从近处的渡船、芦苇,拉到远处的钟山、石头城,最后升华到历史长河中的南京城。语言清新自然,比喻新颖(如把船比作鲸鱼),在写景中自然流露出怀古之情,读来既有画面感,又引人深思。
潘希曾
潘希曾,浙江金华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改庶吉士,授兵科给事中,因灾异奏陈八事,指斥近幸。出核湖广、贵州军储还,不赂刘瑾,刘瑾大怒,矫诏廷杖除名。刘瑾伏诛,起迁吏科右给事中。嘉靖中历太仆卿,伏阙争大礼。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,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,筑长堤四十余里,期年而成。历兵部左右侍郎。嘉靖十一年(1532)五月初四日卒于官,年五十七。赠兵部尚书。有《竹简集》及《奏议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