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日以春花数种送阎才元左司

韩郎牡丹迹已久,殷七杜鹃名谩新。何似熙熙行阙里,花随和气四时春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送给朋友阎才元的赠花诗,借花表达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和美好祝愿。

前两句用典故形成对比:韩愈曾夸牡丹富贵,但如今已成往事;殷七七(唐代道士)种的杜鹃虽有名气,却也只是虚名。这里暗示世俗追捧的名花都不值得留恋。

后两句笔锋一转,描绘理想境界:不如让各种花朵在宫阙般的庭院里自由生长,随着自然气息四季如春。这里的"熙熙"形容和谐氛围,"和气"指天地间的生机。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,暗喻朋友阎才元为官清正、营造出政通人和的环境。

全诗用三种花的对比,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:不慕虚名浮华,追求自然本真。送给左司(官职名)阎才元,既赞美其淡泊名利的品格,也祝愿他执政之地永远充满生机。诗中"四时春"的意象,既指自然美景,也暗含对友人政绩的期许。

周必大

周必大(1126年8月15日—1204年10月25日),字子充,一字洪道,自号平园老叟。原籍管城(今河南郑州),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)。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“庐陵四忠”之一。开禧三年(1207年),赐谥文忠,宁宗亲书“忠文耆德之碑”。周必大工文词,为南宋文坛盟主。与陆游、范成大、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。著有《省斋文稿》、《平园集》等80余种,共200卷。

0